校园新闻
推进“5+N ”智慧教研赋能高三地理复习新课堂——重庆八中科学城中学承办高新区高三一轮复习研讨会
2025年09月23日 发布人:高2026级、综合办 撰稿人:罗俊、杨秋彤

2025年9月17日,重庆高新区教育事务中心教研员陈道华带领高新区各高中高三地理教师,参加了在重庆八中科学城中学举行的高三一轮复习备考教学研讨会。陈道华主持会议并作了主题讲座。


学科高三一轮复习备考教学研讨会现场


会议伊始,重庆八中科学城中学高三教师李沁怡以一堂《影响气候的因素》随堂课,拉开了本次会议的帷幕。本次高三地理复习课,紧扣高考备考需求,聚焦知识整合与能力提升,整体教学目标明确、逻辑清晰。


重庆八中科学城中学高三教师李沁怡随堂课《影响气候的因素》


课后,重庆八中科学城中学副校长、地理老师苏世延评课。他指出,本节课亮点突出,契合高三复习核心需求:


一是知识体系化,夯实基础逻辑

教师以“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海陆分布—地形—洋流”五大因素为框架,通过“思维导图+区域案例”结合的方式,将碎片化知识串联成网。符合高三一轮复习“重基础、建体系”的核心目标。


二是聚焦高考题型,强化应用能力

课堂练习环节精准对接高考高频考点,选取2024甘肃卷和2025重庆卷两道典型例题,引导学生从“因素拆解”到“综合论证”,逐步培养“调用知识—分析材料—规范作答”的高考解题能力,体现“以考定教”的复习导向。


三是注重情境教学,渗透区域认知

教学中多次结合中国地图、气候类型分布图,要求学生“定位区域—分析因素—解释特征”,例如创设新疆之旅的情境,从中设问,既强化了“海陆位置、地形”的局部影响,又渗透了地理学科“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核心素养,符合高考对学科能力的考查要求。


同时,苏老师也与大家共同研讨了当前复习中存在的一些可进一步深化的方向,例如:在知识体系的挖掘上还可以更加深入;教学模式仍需较多侧重于知识传授;以及如何更充分地体现素养立意等。


重庆八中科学城中学副校长、地理老师苏世延评课


随后,与会者一同聆听了教研员陈道华老师带来的专题讲座《聚焦高考命题,精准施策备考》。通过本场讲座,一个核心共识更加明确:高考的核心功能已从单纯的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素养导向全面转变。“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四层考查内容中,“素养”与“能力”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是强调基础性与综合性:所有学科都强调稳抓基础。要求复习必须回归教材,深挖核心概念和原理。同时,更注重知识的融会贯通,强调跨章节、跨模块甚至跨学科的综合应用能力。


二是聚焦应用性与创新性:试题将更加注重与现实生活、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国家战略的紧密结合。减少“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增加开放性、探究性和创新性试题,考查学生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


三是体现“立德树人”导向:试题将自觉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重庆高新区教育事务中心教研员陈道华专题讲座


会议最后,重庆八中科学城中学罗俊老师以《细梳经纬,精研方略》为题,分享了高三复习经验。志同者不以山海为远,心齐者不畏时艰。整场研讨会为高三复习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方法,罗俊老师提出:课堂从单纯的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素养导向全面转变已迫在眉睫。我们必须站在新时代的高度,以全新的视角审视和推进课堂教学工作,努力构建大容量、快节奏、高思维的高效课堂,为学生的全面发展筑土培根。


重庆八中科学城中学罗俊老师高三复习经验交流


上一篇:青蓝相携,薪火相传——重庆市八中渝北龙兴中学校2025-2026学年“青年教师工作坊”启动仪式